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3月,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建于1958年)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建于1978年)整合组建而成。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 历年来,研究所共取得科技成果260多项,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15项,院省(部)级成果奖100多项;申请国内专利580多项、授权专利18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3000多篇;先后建有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碱地生态经济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建有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黑龙江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长岭草地农牧生态实验站等一批野外台站。挂靠学术组织及学会有: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会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遥感学会、吉林省环境学会环境地学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世界黑土联合会。 研究所现有职工32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8人。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9人。设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读研究生18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人、硕士研究生81人。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地理科学、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湿地科学、土壤与作物。 近年来,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机载三频段微波辐射计及其应用”、“第二松花江水系污染与水资源保护的研究”、“重点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度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一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Nature、Science、PNAS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低碳城市战略、中国粮食需求解决途径与挑战、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等成果。 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成效显著。高稳定、低功耗的多频段微波辐射计成功应用于“神舟四号”飞船,对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参数进行了有效探测;以通过垄向、垄距调整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为核心的农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在东北地区示范推广,该种植模式增产效果达8%—20%;吉林西部盐碱化泡沼和湿地可持续综合利用技术采用湿地生态工程、水环境改良以及合理养殖的措施,开发盐碱化泡沼和苇塘2000余公顷,纯效益达700元每公顷;以土壤改良为基础的苏打盐碱地快速高效治理利用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示范应用,为重度盐碱地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高产、优质的“东稻”系列水稻新品种和“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均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其中“东稻4号”被吉林省确定为2013年吉林省主导水稻品种之一。 2012年,研究所长春园区整体搬迁至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占地45公顷,新园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为研究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研究所重点强化东北主要作物新型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沼泽湿地碳收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领域的研究并可望取得突破;同时重点培育大豆重要性状形成机理与分子育种、黑土农田地力提升及其关键技术、苏打盐碱地高效治理关键技术、退化湿地恢复与人工湿地构建等重要研究方向。 长春所区地址: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政编码:130102 联系电话:0431-85542266 传 真:0431-85542298 电子邮件:neigae@neigae.ac.cn 网 址:www.neigae.ac.cn ? 哈尔滨所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邮政编编:150081 联系电话:0451-86601328 传 真:0451-86603736 电子邮件:web@neigaehrb.ac.cn ?网 址:www.neigaehrb.cas.cn